民建唐山市委:
你们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在提案中针对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提出的“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大力研发绿色技术”等方面的建议,提得很好,很有针对性,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工作,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主要是:
一、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1、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已初步显现。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5∶57.4∶34.1,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季上升,超过一、二产业之和,达到61.8%,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发展对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突出,增加值增长16.3%,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1.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7%,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2、坚定不移去产能,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一是钢铁去产能。2013年至今,我市已累计化解钢、铁产能7022万吨,超额完成省达五年化解任务,钢铁企业由58家减少到40家,4家钢铁企业实现产能出清,28家“地条钢”企业全部按标准要求拆除到位。特别是2017年,我市承担的年度化解任务炼铁产能521万吨、炼钢产能813万吨,实际完成压减炼铁产能576万吨、炼钢产能993万吨,圆满完成全年化解任务,许勤省长在我市《关于完成2017年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我市钢铁去产能工作。二是煤炭去产能。省达我市2016-2020年化解任务是退出煤矿8处,化解煤炭产能1010万吨,其中2016年任务是250万吨、2017年任务是50万吨,目前已全部完成,我市已累计化解煤炭产能300万吨。三是火电去产能。2013年以来累计淘汰电力行业落后产能49.4万千瓦,其中,2017年省达任务是6.7万千瓦,已全部完成。
3、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引领。严格落实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把环境保护作为选择项目的重要标准,在坚决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的同时,着力实施了一批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2012-2017年,全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401个,总投资3729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836亿元,其中,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占比超过80%。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把培育新兴产业摆在动能转换的突出位置,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3年的3.5%提高到2017年的7.5%。2017年,全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863家、高新技术企业80家,企业数量分别达到5835家和290家;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26.7倍、7.6倍、1.8倍和53.2%,高铁装备、特种机器人成为京津冀最大的产业基地。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四个一百”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争创转型发展新优势。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70.7%,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增长21.5%;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8%和17.7%,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1.5%,传统产业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2017年4月我市成功入选了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二、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综合实验区”以来,我市一直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每年滚动实施百项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017年,全市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118项,同比增长16.7%;总投资达90.8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纳入国家两化深度融合项目5项,省级两化深度融合项目11项,争取两化融合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两化融合”整体工作居全省领先水平。2018年两化融合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我市传统产业向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演进,由传统工业大市向现代化制造业强市转变,为建设环渤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国际化沿海强市提供战略支撑。2018年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78,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59%,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6%。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唐山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2018-2020年)》,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我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我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壮大发展。
三、鼓励企业搞研发、搞创新,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
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我市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编制并发布了《2018年度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积极引导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煤炭清洁燃烧、绿色建筑、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同时,不断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2018年一季度,全市培育出高新技术后备企业145家,同比增加61%;新完成发明专利授权11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0.85件,达到4.13件,同比增长55%,为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技术含量和较强带动力的科技项目,着力攻克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继续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主动开展调研指导,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申报辅导,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和自有知识产权的培养。
四、着力健全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国家和省要求,我市先后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唐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各部门各单位协调联动,共同研究解决并推进节能减排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机制。把节能削煤工程项目作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优先支持对象,支持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供居民采暖的热泵用电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管理、PPP等市场模式,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提供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按省达节能削煤目标任务制定我市“十三五”及各年度的计划目标,并细化分解下达给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落实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奖惩,做到工作全覆盖、指标全量化、责任全落实。将能源消耗总量强度“双控”目标和煤炭消费减量目标作为市政府考核各县(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约束性指标,纳入生态唐山建设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考核制度,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一是强化新闻媒体宣传。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组织唐山市广播电视台、劳动日报社分别组建5人的专业策划报道团队,负责宣传工作的策划和实施。每周召集唐山电视台、劳动日报社工作经验20年以上的专业新闻策划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唐山电视台《直播50分》、《唐山新闻》、唐山电台《晚高峰》、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等平台,大力宣传我市生态环保工作进展,仅2017年9月份以来,累计刊发新闻报道400余篇。同时,增加宣传频次,在唐山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天滚动播放环保宣传字幕及环保公益宣传片。二是强化面对面宣传。利用宪法日、六五环境日等集中宣传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发放环保宣传单,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同时组织环保志愿者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小手牵大手”微信环保答题活动,以“1+N”的宣传模式扩大环保宣传覆盖面。三是强化引导宣传。结合民俗习惯等重要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活动,在寒衣节、春节、清明节期间发布绿色低碳节日的倡议书,组织媒体开展采访活动扩大宣传影响,组织城管、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强对不文明祭祀行为的现场劝导,引导市民过绿色低碳节日。发布低碳出行倡议书,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你们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6月13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