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唐山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关于促进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18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向好。
1.增速和总量实现快速增长。
去年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293.8亿元,同比增长17.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403.5亿元,同比增长14.4%。
2.五大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发展。
全年增加值增长15.1%;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7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机器人、动力电池增加值分同比增长超过70%,呈现爆发式增长。
3.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快。目前,以中车唐车公司为龙头,已累计吸引配套企业67家,规划构建“一园多点配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以高新区为重点,集聚机器人企业56家,初步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和传感器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4.市场主体和创新平台显著增长。
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2家,总数达到536家;全市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423家,总数达到6654家;2018年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34个;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8家。
5.品牌和质量标准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去年我市有4个产品推荐河北知名品牌;制定或参与完成国际标准1项,国家行业标准21项、省级地方标准3项。
二、主要工作
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专项申报工作持续推进中。
抓住国家、省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专项,继续谋划申报一批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认真筛选符合条件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认真做好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专项工作。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领域为重点,以延伸产业链,为龙头企业产品相配套的关键零部件等所上项目为优先支持原则,全力做好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专项计划工作,最大限度发挥市本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2.积极制定新兴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在年初积极与省发改委就2019年我市承担的任务目标进行充分沟通基础上,结合我市积极推动的十项重点工作,我委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制定了《唐山市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工作方案》,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对省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将方案中的7个相关任务指标分解到市直责任单位和相关县区。根据省印发的战兴产业2019年目标任务落实方案,我们印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目标任务落实方案》,将目标任务进行再细化,职责再明确。下发了《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唐山市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3.积极提高产业链发展水平。
围绕“补链”谋划申报产业示范化项目,今年我市在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领域,谋划申报了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基于企业内部互联网的MCCR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等13个项目。围绕“强链”深化实施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加快实施重点技改项目建设,1-4月技改投资增长26.5%,超全省平均水平13.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围绕“建链”加强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5月份,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预计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57%,全省排名第2位。
4.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机器人、石墨烯两个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动唐山百川智能机器有限公司二期、石墨烯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尽快发挥基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积极谋划建设智能轨道交通、印刷机械的产业示范基地,以国家支持鼓励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为契机,推动丰润区轨道交通产业和玉田印刷机械产业入围省级产业示范基地。
5.积极推动产业基金与我市项目合作。
加强与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管理人)沟通合作。按照省部署,共同开展对高新区、丰润经开区、开平高新区等重点园区对接调研,深入皓庭新风、旭华智能、拓普生物、军拓鸿顺等企业洽谈对接,积极引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对我市初创型、成长性新兴产业企业资金支持。
6.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
按照全省“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打造“双创”示范基地升级版的总体要求,我市根据全市“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际,制定了《“双创”示范基地提升专项工作方案》。推进建设市级以上“双创”示范基地10以上,新申报省“双创”示范基地1家,新认定“双创”示范基地4家,并将相关建设任务分解到了相关县区。
7.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按照我市工作方案部署,我市积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将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4家、技术创新中心1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的任务分解到了相关县区,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度新建省级研发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和推荐工作的通知》。
三、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与占比偏低。
从市级层面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3.4%和9.7%,尚未形成新旧动能转换有效支撑。从县区层面看,仅就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而言,还有6个县区占规上工业比重不足4%。
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与县区发展不平衡共存。
就不同产业而言,2018年机器人、动力电池超70%的爆发式增长与电子及智能仪表的个位数增长呈现明显不均衡。就县区而言,迁安、路北等超过100%的增长与乐亭、玉田的不升反降,形成鲜明区域反差。
三是研发能力不强与高层次人才匮乏共生。
研发方面,仅就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而言,我市仅为苏州、烟台等先进地区的19%、57%;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如传统钢铁行业缺乏研发高强度钢、耐候钢、非晶材料等方面专业人才,新兴行业如艾驰生物、海德药业等企业难觅本地研发和管理高级人才。
四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与产业集聚不充分交织。
产业内部尚未形成完整链条,主要表现在即使最具有特色的动车产业本地配套率也尚未超过10%;同时,部分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聚集产生的最佳外部经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着力点。
项目建设是调结构、促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兴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在项目谋划上,重点围绕五大新兴产业,在补链、育链、强链、延链项目谋划上下功夫,着力谋划一批立县立区的大项目;在项目引进上,要结合园区产业定位,聚焦国内外知名高技术企业引进项目;同时,积极承接京津疏解出的高技术产业项目,确保全市完成引进并落地3000万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50个。在项目建设上,重点保障新兴产业项目用地用海指标、占补平衡指标,引导各类产业基金优先向市新兴产业项目倾斜,充分利用新兴产业项目省内调剂能耗的利好政策,协助项目单位解决耗能难题。加快开诚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等百个攻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
(二)把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企业创新平台是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的创新、产品开发是重要依托,也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一是积极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平台建设,支持中车唐车公司、华通线缆等高规格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鼓励引导中小科技企业创建自身研发机构。二是支持现有平台改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我市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短板领域探索京津研发唐山制造的发展模式。三是强化研发平台的培育辅导,争取今年增加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以上。
(三)把急需人才引进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新兴产业发展更需要人才的创新驱动。聚焦“4+5+4”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强化符合要求的高层次人才供需对接。积极探索“产业项目+平台+人才”模式,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灵活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支持中车唐车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吸引人才,鼓励借鉴中信开诚、唐山开元等企业在北京、天津、杭州等设立研发中心解决人才招录难题,支持爱驰、海德生物等企业通过与域外高校、院所合作解决本地人才匮乏问题。
(四)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产业示范基地既肩负引领产业发展重任,又是吸引集聚产业链配套企业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机器人、石墨烯两个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石墨烯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尽早建成,尽快发挥基地引领示范作用。谋划建设智能轨道交通、印刷机械的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丰润区轨道交通和玉田印机产业分别入围国家集群发展工程和省级产业示范基地,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以示范基地为载体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吸引轨道交通、机器人、动力电池等配套企业入驻,横向做大、纵向做长,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
总之,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以久久为功的定力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