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委员:
您提出的《全面深化顶层设计 高效引领环渤海经济发展》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谨对您的提案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今年以来,我们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市部署要求,围绕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精准发力、持续攻坚,有力推动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
继2018年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之后,今年印发了《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两极、两带、多平台”的产业空间格局,两极,即:主城区城市经济增长极、曹妃甸沿海经济增长极;两带,即: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多平台,即:以各类园区和示范区为平台,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围绕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制定了精品钢铁、现代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4大支柱产业,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5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型信息服务业、研发设计4大生产性服务业等13个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
在许勤省长及省发改委、工信厅的指导支持下,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了《唐山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唐山市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1456”的产业升级架构,加快我市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发展,按照小中见大、重点培育、发挥比较优势的思路,重新规划布局了40个市级重点支持的县域特色产业,推动了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二、构建高质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优化市中心城区和临港区域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立足全市整体发展和区域协调,科学引导区域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
二是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市领导要求,从2018年底开始,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建立对接机制,紧盯项目谋划到落地实施到建成投产全过程,深入研究解决重点项目存在的矛盾问题,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强化环境建设。将重点项目建设列为“2019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市主要领导坚持每月调度,并进行考核排名,在市级媒体上进行公布,形成了领导带头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双创双服活动,持续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唐山”品牌。完善落实市县乡三级领导包联项目制度,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分包项目单位走访调研,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开展现场调研达340余次,召开重点项目专题调度会61次,协调解决问题306个。
四是完善项目管理办法。为推进重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目前正在制定2020年重点项目实施意见。为适应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拟联合相关市直部门适时研究制定一批包括:统筹解决项目用地需求、优化配置环境容量指标、实行差别化环保管控、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优化项目建设外部环境等切实管用的措施。
三、构建符合实际的政策保障体系
今年,我市印发了《2019年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每个产业都明确了牵头市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确定了工作目标、推进措施和重点项目,提出了“强化政策落实、强化梯队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强化开放招商、强化绿色循环、发展强化四个一行动”等六大保障措施,从实际出发为加快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年初,共兑现“工业40条”奖励资金2.37亿元,惠及企业和创新团队600多家,以“真金白银”政策激发了创新创业潜能。在此基础上,2019年,制定了含金量更高的新“工业40条”支持政策,政策资金兑现正在稳步推进。
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