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新基建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奠定坚实基础”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建设具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筑牢全市经济发展基础,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推进、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原则,统筹5G网络规划和建设。加快市主城区、县城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推动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及5G网络热点地区覆盖。
2.加快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每年滚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项目100项,2020年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项目2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项目5个,省级工业控制安全试点项目2个;2022年累计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项目6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项目达到15个,省级工业控制安全试点项目6个;2025年累计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项目12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项目达到20个,省级工业控制安全试点项目12个。
3.加快新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推进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聚焦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强化基于IPv6网络的终端协同创新发展,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
4.深入推进物联网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大NB-IoT(窄带物联网)网络部署力度,按需新增建设NB-IoT基站,2022年底前县级及以上城区实现普遍覆盖,面向室内、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应用场景实现深度覆盖,着力做好网络运维、检测和优化等工作,提升网络服务水平。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推进移动物联网应用发展,打造物联网标杆工程,不断提升移动物联网应用广度和深度。
5.加快推动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加快唐山移动、唐山联通、唐山电信数据中心扩容建设,提升运算服务能力,年内新建机柜298架、云资源池7000核,拓展可用存储5PB;支持市智慧办主导以基础云平台、公共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为核心的唐山大数据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支持迁安市、遵化市、滦南县等市县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唐钢微尔云计算中心扩容发展,尽快成为省重点数据中心,并积极争取成为国家大数据中心网络工程中心节点;加快唐山市轻烟科技有限公司数字信息港一期项目(古冶)建设,年内建成100万TB云存储能力。。
(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1.推动全市充电桩建设。按照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增长趋势,结合生态唐山建设工作,规划布局并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2.推动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河北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测工程(唐山段)、唐山市“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信息监督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以更高信息化标准规划建设城际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唐山(唐山市东外环)至秦皇岛(北戴河机场)唐山段高速公路项目。
3.推进铁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工作部署,升级域内通信传输网和通信数据网。加强城际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谋划,加快京唐铁路建设,确保2022年底通车运营;推动环渤海城际铁路曹妃甸至滨海新区段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加强域内轨道交通谋划,深化唐遵城际铁路项目方案研究设计工作。
4.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智能电网发展,提高电力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协调调度水平;实现我市北部山区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协调互补,推进新型绿色能源生产和消费。推动大唐国际陡河发电厂、唐山华润西郊热电三期等10家主力发电企业的智慧化改造,增强设备运维、监控预警能力,提升设备运行效率,2025年底,实现无人值守、无人观测、远程操作,进一步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搭建智慧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既有各类市民综合服务系统和平台,建成多样化、差异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市民融合服务体系,形成以覆盖“线上”(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有线电视等)、“线下”(物理服务窗口、自助终端、市民卡等)等多种服务渠道为主的民生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政务、公用事业、养老、低保、社会救助、商业、娱乐及生活等公共服务,实现在统一平台下为市民随时、随地、随需提供各类服务的新模式。制定民生服务接入及管理规范,从准入退出机制、技术接入标准、服务质量管控、服务内容配置等方面保证民生服务的质量。
2.搭建全民健康服务平台。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授权分管、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重点建设市、县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省信息平台实现有机对接。开展“互联网+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监管等基础业务应用协同共享,实现唐山市电子健康卡跨机构、跨地区、跨业务应用,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提升全市卫生与健康工作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
3.搭建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的基础平台和大资源平台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技术,为各类教育教学管理数据、教学质量评估与分析数据、教育信息化应用数据、数字档案数据等各类教育数据提供分析指导,打破数据孤岛。依托智慧教育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涵盖校园智慧化教学场景、家校场景、办公场景、宣传场景、数据场景和安防场景的一体化校园。
4.搭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全市景区、旅游示范点、旅游集散服务、酒店服务等服务资源,建设旅游云数据中心、综合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提升唐山旅游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服务水平。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为基础将我市打造成中国全域智慧文旅示范城市,打造智慧畅游、智慧富民、智慧管理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实现旅游全产业链的智慧化融合。
(四)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推动创新研发机构建设。依托我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机构,提升轨道交通、钢铁新材料等领域创新能力。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布局,争取国家级创新基础设施落户我市,推动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交大唐山研究院在我市的科研平台、学术交流基地等项目建设。
2.积极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依托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唐山开元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唐山英莱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大力推进AI(人工智能)技术在消防、焊接、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应用,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积极引进京津人工智能研发机构、龙头软件企业落户我市,支持有条件企业在京津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更好借力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水平。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高速、泛在、融合的高水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关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推进举措
1.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项抓好新基建工作;由常务副市长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市发改委作为小组办公室单位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工作方案分工做好日常组织推进工作;各牵头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落实推进计划,确保承担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2.强化要素保障。做好规划衔接工作,优化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规划选址,实现合理布局。加强土地指标保障,对特别重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由市相关部门“直供”解决。统筹好全市工业用能指标,向具有重要功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项目做适当倾斜
3.强化资源开放。打破部门数据资源壁垒,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主体深度有序开放,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培育催生政企数据融合与创新应用。探索建立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政府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推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从各自建设运营,转变为统一提供信息化派驻服务,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化市场整体向社会开放。
4.强化项目建设。聚焦5G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高端智能装备等行业,加快建设一批显著改善制造、服务方式或社会治理模式的示范应用工程,以规模化应用需求,带动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贵单位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征询意见表”,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0年10月10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