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政协唐山市十二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1242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1-12 14:28     来源: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关于“关于抢抓新基建投资机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赋能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既是应对新冠疫情不利影响、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支撑。为加快建设具有唐山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主力全是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坚持政府引导、行业推进、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原则,统筹5G网络规划和建设。加快市主城区、县城网络建设,并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推动机场、高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及5G网络热点地区覆盖。

2.加快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每年滚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项目100项,2020年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项目2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项目5个,省级工业控制安全试点项目2个;2022年累计培育市级工业互联网项目6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项目达到15个,省级工业控制安全试点项目6个。   

(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1.推动全市充电桩建设。按照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增长趋势,结合生态唐山建设工作,规划布局并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2.推进铁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工作部署,升级域内通信传输网和通信数据网,2022年底前全市所有铁路客运站实现5G全覆盖。加强城际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谋划,加快京唐铁路建设,确保2022年底通车运营;推动环渤海城际铁路曹妃甸至滨海新区段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加强域内轨道交通谋划,深化唐遵城际铁路项目方案研究设计工作。

(三)借力发展新基建关联产业

1.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电子元器件、智能仪器仪表制造、软件研发等产业发展,着力引进相关企业落户我市发展。重点抓好玉田电子元器件、华发红外触屏、曹妃甸智能触摸屏等产业发展,谋划唐山国芯晶源电子有限公司年产2亿件5G通信网络设备用石英谐振器产业化项目、北京奂色科技有限公司5G通讯基站T/R组件微带隔离器和环形器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2.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把新基建带来对高端装备的新需求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着力推进高速动车组、磁浮列车、城轨列车跨越发展,鼓励研发宽体城轨列车(地铁)和现代有轨电车等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重点推动唐山丰钰轨道交通160公里动车配套项目、唐山宏正机械设备铁路客车新材料配件项目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配套装备,积极引进特高压输配电领域变频、整流产品生产企业,提升特高压绝缘设备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3.做精做专新材料产业。以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为发展导向,鼓励域内钢铁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满足特高压建设对输变电装备对基础材料的需求,大力发展取向硅钢、非晶材料、耐候钢等产品。着眼未来充电桩建设引发新能源车需求增长,加快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所需锂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等。重点推进中冶瑞木新材料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唐山非晶科技非晶带材项目一期1号生产线技改。全市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内一流水平,高速、泛在、融合的高水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关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三、强化推进举措

1.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和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项抓好新基建工作;由常务副市长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市发改委作为小组办公室单位会同相关单位,按照工作方案分工做好日常组织推进工作;各牵头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落实推进计划,确保承担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2.强化要素保障。做好规划衔接工作,优化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规划选址,实现合理布局。加强土地指标保障,对特别重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由市相关部门“直供”解决。统筹好全市工业用能指标,向具有重要功能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项目做适当倾斜。

3.强化资源开放。打破部门数据资源壁垒,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主体深度有序开放,在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培育催生政企数据融合与创新应用。探索建立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政府信息化运维服务体系,推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从各自建设运营,转变为统一提供信息化派驻服务,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化市场整体向社会开放。

4.强化项目建设。聚焦5G网络建设、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高端智能装备等行业,加快建设一批显著改善制造、服务方式或社会治理模式的示范应用工程,以规模化应用需求,带动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贵单位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征询意见表”,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2020年10月10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