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我市县域经济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制定了《唐山市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工作方案(2021-2025))》、《关于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唐山市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各县(市、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的意见》要求,立足县(市、区)比较优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
接到提案《创新我市县域经济产业》后,我委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各县(市、区)针对提案中提出的建议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市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实际,通过综合研究、深入思考,决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加快构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推动县域区域协同发展
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移战略历史机遇,着力推动承接产业转移、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协同发展起到支撑、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打造综合性承接主平台。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入挖掘央企和京企资源,推进企业再投资,精准对接在京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引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北京重要出海口;密切与滨海新区关系,推动与天津港深层次合作,共建环渤海自由贸易港群;加强政策衔接,引进医疗、教育、休闲、文化创意等资源,把曹妃甸打造成为京津产业转移首选地、协同创新新基地、非首都功能疏解新空间。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认真落实省、市层面签署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抓好与京津在装配式建筑、商用厨具、现代物流、绿色建材、现代农业、汽车零部件、会展产业和文旅领域的对接合作,确保一批京津优质项目成功落地。
(二)加强县(市、区)园中园建设。以玉田老字号产业园、滦南(北京)大健康产业园、站西片区创智城等一批特色园区为主战场,瞄准北京产业转移、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科技创新资源外溢的需求,围绕承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引入北京向外疏解的优质资源,培育发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支持各县(市、区)加快现有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提升,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实现错位共赢发展。
(三)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协同开发、协同制造、协同发展。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大规模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培育一批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链优势企业。坚持重点突破、深度融合,协同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各县(市、区)围绕自身优势产业链,积极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场景共用,加快“京津孵化、县域产业化”和“雄安研发、县域制造”步伐,协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链。全面融入京津冀供应链协同,围绕龙头企业、核心产品、关键环节、运用物联网和EDI等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加强供应链协作配套,强化供应链安全管理,推进供应链智能化,构建跨界融合、共享共生的京津冀供应链生态圈。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推动各县(市、区)重点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不断提升县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着力提升县域主导产业,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自身禀赋优势,聚焦2-3个主导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遵化市重点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等产业,迁安市重点发展精品钢铁及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滦州市重点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玉田县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食品加工和中医药、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乐亭县重点发展精品钢铁、精细化工和装备制造等产业,迁西县重点发展精品钢铁和绿色钢结构建筑等产业,滦南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奶业及食品深加工等产业,曹妃甸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现代化工和重型装备制造等产业,古冶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丰润区重点发展智能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和装配式建筑等产业,丰南区重点发展精品钢铁及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和精品陶瓷等产业,海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精品钢铁、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产业,汉沽管理区重点发展制冷设备制造和绿色建材家居等产业,芦台开发区重点发展自行车零部件、现代家居和绿色钢结构建筑等产业。
(二)做优县域特色产业。统筹考虑区位特点、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等因素,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梯次推进的思路,坚持“做优做强一批、发展壮大一批、培育提升一批”,梯次培养、精准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快补齐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短板,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块状经济增长点。把开发区作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引导特色产业向开发区聚集,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开发区流动。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2—3个特色产业,其中:遵化市重点发展食品加工、金银器加工、红木家具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迁安市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滦州市重点发展生物质材料综合利用、奶业及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玉田县重点发展印刷机械和节水管材等特色产业,乐亭县重点发展建筑支护装备、现代设施农业、海洋渔业及深加工和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迁西县重点发展板栗深加工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滦南县重点发展钢锹、纺织与橡胶制品和绿色家居等特色产业,曹妃甸区重点发展港口贸易、保税金融、港口后服务业、研发设计和职业教育等特色产业,古冶区重点发展花卉经济等特色产业,丰润区重点发展生姜深加工等特色产业,丰南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汉沽管理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芦台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新型采暖设备和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三)做大县域新兴产业。优先为县域内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配置各类资源要素,支持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单一产业向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将新兴产业培育成县域优势产业乃至支柱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新支撑。着重培育应急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等新兴产业,其中:遵化市重点发展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迁安市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滦州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玉田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乐亭县重点发展新材料和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迁西县重点发展激光再制造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滦南县重点发展大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曹妃甸区重点发展新材料、信息智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古冶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丰润区重点发展奶业和食品医药和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丰南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海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汉沽管理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
(四)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实施重点项目拉动工程。坚持“项目为王”,进一步加大各县(市区)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力度,巩固提升重点项目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态势。将重大产业支撑项目纳入正面清单,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增量支撑。二是实施精准招商突破工程。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三类500强”、大型企业(京企、津企)、行业领军企业,大力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性强、发展空间大的大项目、好企业,进一步补齐各县(市、区)重点产业短板。三是实施产业赋能提升工程。扭住关键环节、聚焦薄弱环节,尽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提高“工业四基”能力。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创新研发机构建设,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四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百家科研院校进唐山”“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活动,着力提高活动实效。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持续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和广泛的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其创新平台作用。以工业设计助推唐山制造向唐山创造跃升,加快构建完善的“工业设计+制造”产业体系。
三、全面激发县域科技创新活力,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加大高水平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初创型成长性科创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探索设立行业创新平台,打造引领县域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科技领军企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性后补助资金,鼓励其争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发源地,打造产业创新新主力。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打造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国际化众创空间,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以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促进企业发展。
(二)加快县域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县域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技术攻关、建设研发中心、开展联合创新,扶持既有研发机构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县域行业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创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提升扶持计划,引导支持重点企业对标国家科技战略目标,面向县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各方面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注重解决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服务工作,积极培育全链条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
(三)打造县域协同创新新格局。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对接京津创新源头,加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鼓励县域行业骨干企业与京津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基地,吸引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到县(市、区)创新创业。借助京津创新资源,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重点推进县域在增加创新投入、壮大创新主体、优化创新条件、提高创新产出、创新科技管理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支持县域巩固优势,分类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跃升。面向京津和发达地区开展科技招商活动,推进产业层次提升、企业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建设,加快“京津研发、县域转化”“京津孵化、县域产业化”步伐。
(四)做优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基层科技特派员、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给与创新领军人才更加技术路线决定却和经费使用权。深入实施新时代“凤凰英才”计划,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为县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厚植根基、注入活力、提供支撑。健全以创新能力、创新质量、创新实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行优秀专家评选、奖补科技成果转化等激励措施。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方式,探索“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模式,引进两院院士、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围绕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工程,聚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运用科教融合、校企联合、自主培养等模式,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活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更新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四、加强县域对外交流合作
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更多优质要素、创新资源在县区聚集。
(一)推进曹妃甸、乐亭、海港、丰南等沿海县区支柱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加快临港产业集聚,加快建设沿海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口岸产业聚集区,打造曹妃甸、乐亭(海港)、丰南沿海临港精品钢铁基地,形成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临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沿海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依托临港钢铁产业带,大力发展重型装备、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积极争取国内外知名海工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在曹妃甸设立生产基地,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沿海现代化工产业聚集区,加大石化上下游深加工项目引进力度,吸引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曹妃甸,吸引煤盐化工上下游产业落户乐亭、海港经济开发区,加快形成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临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二)以促进与东北亚和“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为重点,促进各县(市、区)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
抢抓“一带一路”、“RCEP协议”签订等重大机遇,扎实推进对外贸易和稳外资工作,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按照“抓大、保强、帮新、扶小,宽领域、多维度”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进行政策宣讲,实施精准帮扶,加大外贸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以深耕日韩、蒙俄为重点推动外资、外贸、外经融合发展。借鉴河钢塞钢成功经验,积极引导推动各县(市、区)优势产业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强化国际循环影响力。持续开展“暖企促贸”活动,精准帮扶外贸企业,稳定和扩大外面出口。推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强力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量提质,打造中国北方电子商务总部基地。畅通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实施外贸质量对标提升、海外仓出口带动等专项行动。
(三)以开发区能级提升带动县域经济开发开放。强化各县(市、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顶层设计,优化开发区产业布局。依据科学布局原则,明确各开发区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打造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产业集群。每个开发区规划发展2—3个主导产业,综合运用要素供应、政策引导等手段,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聚和品牌效应,实现一区一特色。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工程,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加速提档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和要素供给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发挥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领头雁”作用,对标国内外先进开发区,在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唐山高新区日资装备制造产业园、曹妃甸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开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资产业园等国外合作产业园,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面向东北亚开展精准招商,全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高端项目,打造日韩产业项目的重要承载地。
五、深挖县域特色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一)大力提高县域文化旅游产品质量。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步伐,重点推进迁安、遵化、曹妃甸创**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玉田、滦州、乐亭、滦南、丰润、丰南、路北、路南、国际旅游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加速“文旅+、+文旅”融合,充分发挥出“1+1>2”的融合效应,促进业态和产品融合,依托县域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休闲旅游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景区。建设一批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全国一流精品景区和区域龙头景区,重点推进南湖、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迁西青山关创**家5A级旅游景区,唐山国际旅游岛创**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文化创意基地,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时尚体验、动漫影视、艺术品交易、非遗展示等文化产业园区。
(二)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周末度假品牌。立足传承和创新,深度挖掘县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内容丰富、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的周末微度假品牌体系。遵化市、迁西县、迁安市等县(市)打造长城山水休闲及皇家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依托区域内优秀的山、水和长城、皇陵等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开发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运动康养等度假型旅游产品,三地联合打造“京东长城山水旅游度假区”精品品牌。其中,以遵化清东陵、汤泉为核心,打造清东陵皇家文化旅游区,以贯穿三地的长城为核心,打造长城文化旅游区。玉田县、滦州市和路南区、路北区、开平区、古冶区、丰南区、丰润区等县(市、区)打造文化休闲及都市风情旅游目的地,发展多样文化体验游、城市和城郊休闲游、乡村生态游等产品。其中,以市中心“工业旅游名城”为核心,打造市区工业文化休闲体验区;以南湖旅游景区为核心,打造湖光山色,城景共融的南湖画卷,构建融于城市的南湖景观格局,激活南湖文化特色,成为城市中央活力发生器;以滦州市滦州古城、滦河水利风景区为核心,打造滦河文化旅游区。乐亭县、滦南县、曹妃甸区和国际旅游岛等县(区)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借助海岛、沙滩、湿地、温泉、现代工业等优势资源,优先发展海岛高档休闲旅游,大力发展海滨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文化旅游等。其中,以唐山国际旅游岛为核心,打造海岛休闲度假区,以曹妃甸湿地为核心,打造湿地温泉休闲区。
(三)加快文旅产业全面融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全域“旅游+”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出“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及优惠套餐,创新唐山文旅新兴业态,提升唐山文旅产业整体吸引力和集成力。
“文化+旅游”融合。深入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是重点推进唐山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清东陵、唐山南湖旅游景区、唐山国际旅游岛、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启新1889文化产业园、唐山花海等项目的建设;二是深挖唐山民俗文化,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依托唐山皮影戏、评剧、大鼓、花吹和工艺画等特色资源,发展唐山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三是大力扶持现代文化、艺术旅游产业企业和项目。
“工业+旅游”融合。以延伸唐山工业产品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引导境内钢材、建材工业服务于唐山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引导延伸产业链,从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等角度拓展产品领域,最终实现唐山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红玫瑰、凝碧瓷艺、亚洲时代陶瓷有限公司的陶瓷文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唐山陶瓷品牌;推动遵化蟠龙银器、遵化红木家具、迁安地毯等企业发展,提升研发设计水平和知名度。加快唐山实宝来游乐设备有限公司、唐山新联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唐山诚远印刷机械有限公司、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持续举办中国?玉田印刷包装机械国际博览会,推动文化装备企业、创意策划企业紧密合作,促进文化装备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在唐山汇聚更多国内外优秀文化装备企业。
“农业+旅游”融合。重点通过农业种植与大地景观营造结合、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特色乡村农家乐建设,及特色种植园旅游化改造等方面入手,利用农业为旅游业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实现农旅互动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绿色休闲带。大力发展滨海森林旅游,开发森林休闲、森林养生等高端产品,形成森林浴场、森林氧吧等多种绿色休闲产品。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的培育,建设乡村度假酒店群、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业采摘园、休闲农业园等多种特色农业旅游项目。
“商业+旅游”融合。加快培育商务会议基地,发展以国际化、专业化的商务会展旅游业,将唐山打造为重要的商务会议城市。通过推进商务旅游、商业活动、商业会展、奖励旅游等方式,全力推进商旅融合。
“海洋+旅游”融合。突出发展滨海旅游、休闲渔业,加快海洋产业园、特色渔俗村等项目的建设和升级;发展潜水、冲浪等新型水上运动,以及低空飞行等新业态。突出发展游轮产业、水产品加工、临港产业,推进游船码头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邮轮停靠、旅游观光、购物消费、生活居住、休闲游憩等诸多功能。突出发展海洋牧场示范基地,加快乐亭、曹妃甸区、丰南、滦南等滨海项目的建设。
“康养+旅游”融合。重点推进康体医疗旅游、康体运动旅游、康体养老旅游、生态养生旅游、文化养生旅游、温泉养生旅游六类康养产业形态和产品类型。开发养老旅游地产,发展“候鸟型”栖息式养老等中高端休闲养生养老模式。开发田园养生旅游产品,以乡村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达到回归自然、享受生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健康身体、治疗疾病、颐养天年的目的。
“体育+旅游”融合。坚持全域旅游理念,着力打造“海滨山岳行”体育旅游休闲线路。突出水运特色,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培育邮轮游艇、海上垂钓、帆板帆船、潜水冲浪、海上部落等新型海洋体育休闲业态。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