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推动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增强数字经济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力推动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动信息网络建设。持续支持5G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整合基础电信运营商5G站址建设需求,合理规划建设优质高效5G网络。对5G已覆盖区域,通过分析拉网测试数据,结合用户和终端分布发展趋势,合理确定建设需求。2021年规划建设5G基站2735个,截止2021年10月,全市建设开通5G站址6678个,对重点公共区域、省级以上产业园区5G网络进行了优先覆盖,实现市区主城区、县城及学校、医院、车站等各重点场景5G连续覆盖,进一步筑牢5G与工业、医疗、农业、教育等行业的应用基础。我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光纤城域网,通信光缆已通达所有行政村。
二、加快推动大数据中心建设。全力支持河钢唐钢微尔云计算中心和曹妃甸联诚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做优做强;引入多云管理平台,启动政务数据中心(基础云平台)扩容和大数据二期工程,以国产化架构为基础打造国内领先的高安全、高可靠、高稳定的信创云;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数据汇聚、交换、服务能力,满足各部门大量业务系统上云需求,推动政务数据资源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换和协同应用,年内实现市本级80%以上的信息化系统迁移上云;积极支持迁安市、遵化市、滦南县等市县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力争2021年新建机柜150架、云资源池5500核,拓展可用存储4.5PB。
三、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全力支持玉田县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打造数字乡村唐山样板。深入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建设唐山市智慧农经+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现代“种养加”农业生产新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着力推动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年内智慧农业建设初具规模,培育形成10个较大规模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典型。
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落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组织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支持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个性化定制、“互联网”协同制造、服务化转型、制造数字化、工业电子商务推广、企业上云等工程,滚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项目100项,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年内新增上云企业300家,加快促进“唐山制造”向“唐山智造”转变”。
五、推动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做强做优智能商贸物流产业、数字金融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健康产业、数字旅游。2021年,全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网络零售额完成139亿元省达任务;智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推动市级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智慧旅游企业。到2021年底,智慧农业、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健康发展成效显著,数字化运营水平较大提升。
六、推进五星级智慧城市建设。以创建河北省首个五星级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为工作核心,夯实“智慧唐山”数字底座,依托“智慧唐山”基础云平台和公共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稳步推进政府应用上云,强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对接,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智慧唐山”各项应用,比照五星级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积极补足应用短板,着力建设完善通用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
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施线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支持公安、城管、安全生产等部门提供专业性政务服务,形成贯通市、县、乡和市直各部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延伸,推广政务服务APP,实现更多民生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群众提供多渠道、便利化的业务办理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限时办结。以功能“好用”、系统“管用”、用户“爱用”为导向,建设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和枢纽,打造政府系统协同办公“一张网”,全面实现网上办公、掌上办公、协同办公、智能办公,从而打破各级政府部门内部业务壁垒,提供一体化、便捷化、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府高效办公和政务服务能力。
八、关于税收方面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28条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 13号)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1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和《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2021年第 6号)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市级税务机关以需求为导向,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纳税人的角度出发,采取多项措施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打折扣落实落地。
九、关于行政审批方面。降低数字经济企业设立门槛。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理念,引导数字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按照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办理各项行政许可和登记注册,适当放宽数字产业名称的行业表述用语,支持使用新兴行业用语表述经营范围。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凡不涉及前置许可的市场主体办理登记时,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存在关键性材料缺失或者实质性错误、符合法定形式的,经申请人作出按期补正的书面承诺后,可先行予以受理,待市场主体按时完善相关材料后,依法予以登记注册。全面落实“135”审批完结制。对于数字经济产业领域的审批事项在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对不需要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等环节事项全部实现即收即办;对需要现场勘验事项,实现最多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确需进行专家评审事项,评审时间最长不超15个工作日,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不断提速行政审批效能。严格落实《唐山市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提质提速提效实施方案》相关要求,最大限度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数字经济产业取得施工许可效率,加快数字经济企业开工与生产经营进度。建立并落实好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立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牵头,项目涉及各审批部门配合,以公正透明、高效便捷、特事特办、全程监督、跟踪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使项目单位切实享受到从简从快、专道专人、一次告知、容缺审查、联审联办、限时办结的高效便捷服务。对办理相关重点手续审批提前介入、全程服务。一方面,对项目单位在组织申报材料过程中存在的对某些材料标准、要求把握不准或理解不透的,及时组织相关审批职能部门专业人员面对面进行解释指导,现场解惑答疑。另一方面,安排专人协助指导项目单位组织完善申请材料,确保申请材料组卷完整准确、一次审核通过。努力践行五个“办”。对申请材料齐全有效的,即时马上办;对申请材料不全的,一次告知,热心出主意办;对企业因生产经营活动急需办理相关业务,但当场提供全部申请材料确有一定困难的,在其履行书面承诺等手续后实行“容缺受理”办;对每个重点项目,安排专人盯办代办;对企业着急申办的事项,通过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形式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