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政协唐山市十三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第1332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1-02 14:45     来源: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字体: 】     打印

民建唐山市委:

您提出的“加快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绿色工业’新场景”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你们在提案中针对我市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加快再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唐山绿色工业’新场景”的建议,提得很好,很有建设性,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把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手段。坚持以政策为指引,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唐山市“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唐山市推进“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唐山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唐山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唐山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规划方案,均明确提出“以瑞兆激光再制造公司为龙头,以机电设备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支撑,加快建设迁西机电再制造产业园,推动产业聚集发展”的工作要求。

下一步,针对您所提建议,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全市再制造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政策落地,助力再制造产业发展

(一)积极鼓励支持再制造企业申报奖励资金项目。将再制造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作为支持重点,纳入循环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支持再制造项目争取各级专项资金。同时,组织再制造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奖励资金,助力再制造产业发展。

(二)抓好再制造产品认定工作。根据《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节〔2010〕303号)及《再制造产品认定实施指南》(工信厅节〔2010〕192号),组织相关产品申报工信部再制造产品目录,推动再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支持再制造企业申报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按照省工信厅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向生态环境部门推荐绩效分级达到B级以上的绿色工厂、“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再制造业企业。协助再制造企业以环保标准从高从严、污染防治措施从严从细原则建设,并纳入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避免因重污染天气预警影响正产生产,助力再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扶持再制造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再制造技术与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项目申报省市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对于再制造业产业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向再制造业产业供应土地;完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再制造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加大再制造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采取精准对接培训辅导、简化优惠政策享受程序、优化服务水平等措施,确保再制造产业纳税人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政策红利;再制造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或科研机构给予资金扶持,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再制造非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须取得原生产企业的授权。

二、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再制造产业新动能

(一)建立再制造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我市河北省机电设备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激光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利用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大力支持再制造企业申报国家级再制造标准化试点,制定再制造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升我市再制造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唐山再制造产业名片。

(二)严格再制造行业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再制造行业准入评估制度,对现有企业和新(改、扩)建项目检验检测能力、再制造装备和技术、高技能从业人员、规范的管理体系等进行全面评估,引导再制造行业走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逐步改造或淘汰劣质企业,走协同增效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彻底扭转“谁规范谁吃亏,谁标准谁赔钱”的恶性竞争局面。

(三)建立再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在唐山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市内院校开业设再制造专业,设立再制造课程。鼓励再制造企业创办再制造培训基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在岗人员技能培训等多种模式,加快培养技术人才,为再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施“万名机电医生”培养计划和“双工人才”(工程师和工匠)培养工程,办好机电再制造大学,加强同科研院所和机构的合作力度,不断柔性引进老教授、老专家、老技师和老工匠,打造机电再制造产业人才洼地。深入实施新时代“凤凰英才”新政3.0升级版,落实再制造领域人才奖补政策。

三、集聚集群发展,实现再制造产业规模化

(一)建立冶金装备再制造产业协同示范区。依托曹妃甸自贸区优势,联合相关县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再制造旧件综合服务中心、产品示范生产线、产品中试基地等再制造产业协同示范区,争取建设国家级冶金装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加速再制造产业集聚。

(二)建立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协同示范区。以建设全国最大的废旧钢铁加工利用基地为契机,依托首钢京唐、河钢乐钢等本地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和再制造技术,作为应急装备、轨道交通等高端领域的应用牵引,配套发展生产性物流等产业,培育高端装备再制造产业基地。

(三)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再制造企业。加大国内外高端再制造企业招商力度,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发挥河钢乐钢、首钢京唐等大型钢铁企业的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再制造企业与央企、国企合作,推广驻场维保服务模式,提供全系列、全天候、全流程的机电检维修和再制造服务,实现冶金装备再制造产业市场和资源的双向利好,带动全市再制造产业集群特色发展。

(四)布局建设再制造产业园区。以建设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为契机,以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生产装备高端化、制造技术高新化、管理体系科学化、服务水平优质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国内一流绿色智能机电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引导和鼓励再制造企业入园发展,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的再制造服务产业园区。

(五)实施“补链”和“延链”提升工程。以瑞兆激光等再制造重点企业为引领,以产业链为纽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和资源要素集聚,构建创新技术应用示范的再制造生态链条。在冶金、矿山装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再制造技术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在相关行业企业中开展试点,培育再制造产业链企业。构建从机电设备新品选型到设备安装、维保、在役再制造、逆向物流、匹配性改造、升级改造、整机再制造、废旧设备回收、零部件再利用或资源化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再制造产业生产链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