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水生态治理相关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在提案中针对我市加强水生态治理相关工作提出的建议,提得很好,很有建设性,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十四五”以来,唐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河北省政府一系列战略方针和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共同努力,实现了唐山市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完成污染源整治和历史遗留问题清除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河湖水质改善效果显著。
下一步,针对您所提建议,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政策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技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模式,加强农村厕所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衔接。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选择资源化利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等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3年我市完成435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025年,全市新增945个、累计2548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5%。
(二)推进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围绕电力、钢铁、化工、造纸等高耗水行业及水泥、轻工、医药、陶瓷等传统行业,重点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标杆企业创建,大力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高耗水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建立园区上下游循环用水链条,加强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开展以废水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冷凝水回用、废污水再生利用、海水直接利用直流冷却、分质用水和串级用水等节水工艺技术,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三)发挥市场机制,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健全地方环境治理投入保障机制,投入地方资金保障环境治理工作重点任务开展,加快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利用已有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自2021年以来,共争取到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15995万元、国家水安全保障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4780万元。2021-2023年,组织县(市、区)成功申报水利类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7个,总投资58.49亿元,发行规模23.8亿元。2023年,从“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三个投向领域成功申报水利类增发国债资金项目14个,获得增发国债资金10.1032亿元。
(四)注重科研支撑。大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提升污染防治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先进企业和行业协会各方力量作用,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环保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引进技术人才,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决策与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各类科技专项成果的提炼、推广和应用。重点开展河流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水生态修复、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方面技术研发与应用。
(五)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培育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绿色低碳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平台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创新人才推进等计划,积极引进“海外工程师”,充分调动创新团队和人才积极性,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落实唐山“凤凰英才”5.0人才政策。
主办单位: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315-2812874